时光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,在这个十年里,历史将见证,建筑行业从传统的工业时代,进入数字化时代。能推动此项变化的关键,就是BIM。
BIM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,百度搜索BIM,相关词条6750万个,其受到的关注程度,可见一斑。那么究竟什么是BIM?BIM有什么用处?希望本文能为大家了解BIM,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。
BIM(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),字面直译即建筑信息化模型。它的含义正在被人们不断丰富着。归纳起来,BIM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,狭义的定义:即在设施的全生命周期,整合了各个参与方与各专业的建筑信息化模型的综合应用过程;广义的定义,即建筑业的信息化。
实践中,BIM体现为一系列应用技术的集成。建筑信息模型构件对象被赋予具体专业应用的参数化信息(nD参数)。在实施过程中,建设、设计、施工、运维和咨询等单位,利用建筑信息模型进行虚拟设计和施工,实现项目协同管理。BIM模型并非单一专业,常常是体现为各参与专业的联合模型。BIM的工具软件也并非单独一个软件能包揽一切,侧重不同应用的、具有BIM标准数据接口的软件合集。
有人给BIM的定义,用公式,形象地进行了总结,即BIM=3d图形+nd参数+应用。可见,BIM的实质,是一系列应用的过程,而BIM的模型则是实现这些应用的要素。BIM模型显著的特点是:三维可视化、模拟化、协调性,可出图化。
BIM应用种类繁多,有人统计有上百种之多,而且还在新增中。其不仅适用于大型项目,也适用于一般项目。不仅适用于建筑工程,同样适用于市政、路桥等其他工程。
BIM技术的价值在于事前控制,减少风险,控制成本。其主要应用价值,筛选概括如下:
1、工程设计:利用BIM软件进行场地分析(例如坡向、挖填量、等高线等),作为方案设计的参考;利用三维可视化设计和仿真模拟技术实现能化模拟分析,对建筑物的周围环境,出入口、人车流动、结构、绿建节能等方面进行模拟分析,从而选择最优设计方案;施工图设计阶段,建筑、结构、给排水、暖通、电气等专业,进行信息模型建立后,各专业协同进行平立剖面检查、碰撞检查、三维管线综合、竖向净空优化等,检查发现设计内容的不统一、有缺陷、有冲突或空间不合理等问题,进行设计的不断优化和完善,提高建筑性能和设计质量。有效减少设计阶段造成的设计变更。因为设计阶段能决定70%以上的工程造价,所以此阶段的BIM应用应该给予特别关注。
2、工程施工:利用建筑信息模型专业之间的协同,提前发现和定位不同专业之间的或不同系统之间的冲突,减少错漏碰缺,减少返工和频繁变更等问题;进行施工深化设计,包括二次构件、预留孔洞、节点设计、支吊架等内容,结合施工现场条件,材料设备采购信息,工厂加工条件等,保证现场施工安装顺利进行;利用施工管理模型,开展项目现场施工方案模拟及优化,以及进度模拟和资源管理优化,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工序安排的合理性。
3、运维管理:基于竣工模型搭建运维管理平台并付诸于具体实施,利用模型的建筑信息和运维信息,实现空间、资产、设施设备、能源和应急管理,降级运维成本,有利于提高项目运营和维护管理水平。
4、城市管理:基于BIM技术的城市大数据存储与利用,为建设智慧城市的提供建筑基础信息。由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数据的开放,可以实现建筑信息提供者、项目管理者与用户之间更方便的实时信息交互,有利于营造安全、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,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设备的服务管理水平。
BIM在我国起步较晚,目前的实践模式大多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应用,然而随着国家近几年的的大力推广,经过具体项目的实践探索,各种模型交付标准规范、实施规范,陆续发布,广东省及上海市已发布BIM技术费用参考标准,实施方法已经逐渐细化落实,BIM技术已得到稳步推进。尽管 具体实施过程中,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阻力,比如各项资源的长期投入,人员培训等等,但是,无论如何,BIM时代,的的确确地正在走来了。
部分资料引用来源:《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南》